生殖整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元宵丰登多福花千树,雪柳玉梅灯月明 [复制链接]

1#
能不能治疗白癫病 http://m.39.net/pf/a_4710693.html

正月十五元宵节,是元月月圆之夜的佳节,取元月之元和宵(夜)来命名。相传其起源于多年前的汉代,《史记》载天子拜太一(最尊贵的主宰一切的大神):“其祠列火满坛”。这其实源于上古对火的崇拜,也有佛教传入后燃灯供佛仪式的影响。

南北朝时,元宵节赏灯已经十分兴盛。人们要彻夜出游,赏月,赏千万种花灯,猜灯谜,放烟花,还要有舞龙、舞狮、舞彩灯等民间歌舞,以及吃元宵、吃芋头等等。这些都含有祈求吉祥福瑞之意。

古人以芋酥制作芋郎君食用,据说可以使男女子嗣繁多。还有妇女儿童们要走桥,在河桥上走过,以祛除百病。有的地方给已婚妇女送莲花灯求子嗣;未婚女子到菜地里去偷摘一把青菜或花朵,叫做偷青,以求佳婿。未婚男女常趁此夜邀约相见。

宋时女子喜欢穿白色衣裙去赏月、观灯,把衣色和月色相映照。还要于发髻上饰珠翠、玉梅(梅花形)、闹蛾(蝴蝶、花草等形的发饰,即蛾儿)、雪柳(柳枝形)、菩提叶、灯球(一串小灯笼)、雪花(白鹅毛制作)等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、范成大诗等文献有记载。

著名词人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词,即咏及元宵时的热闹情景,烟花怒放,鱼龙舞蹈,女子头戴蛾儿、雪柳出游,引人寻觅不已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*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

宋人《大傩图》,里边的舞蹈演员头上就戴着玉梅、雪柳枝、柏树叶、闹蛾、雪花等。

宋人《大傩图》

元宵节时正值梅花等花朵盛开,文士喜欢在梅林里燃起彩灯,一盏盏挂满梅树枝头,边赏花边赏灯月,张镃等人诗文都有记载。南宋洪迈《夷坚志补》也载有:“上元节张灯花下,召戚里宗王连夕宴赏。”

明代的佚名图画《上元灯彩图》,画南京夫子庙一带的元宵节,人们摩肩接踵,玩赏各式灯彩,在盆景、书画、乐器、古玩摊档前流连忘返,也少不了在水仙、梅花等花丛前驻足玩赏。

佚名《上元灯彩图》局部

清代,陈枚《月曼清游册》的一帧,绘有仕女们在梅花树上挂彩灯赏花的情景。

陈枚《月曼清游册》局部

佚名《升平乐事图》里画有仕女、童子玩牡丹富贵花篮形灯、红蝙蝠灯(谐音洪福)、五彩绣球转灯、双胜灯。皆含福瑞。

佚名《升平乐事图》局部

元宵节插花,随处可见,就多寓春福之意。明末广州诗人屈大均《洞仙歌.长寿禅室瓶花》词,直道瓶花即心花,岭南各色花朵不分月令而开,元宵节时春色生机盎然:“丹葩素蕊,与心华争放。天女持来笑相向。胆瓶中、朵朵春色撩人,深护取,莫遣风吹半飏。峤南无月令,元夕芳菲,已逐流莺乱枝上。几种插偏多,萱共夭桃,蔷薇畔、海棠三两。但注水、空生不须根,任好在房栊,露华滋养。”

名著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里,写到贾府里元宵夜宴,摆设“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,俱是新鲜花卉......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(松竹梅插瓶)、玉堂富贵(白玉兰、海棠、牡丹花共插)等鲜花草。”晚清画家孙温《红楼梦图》中就画着瓶花、盆景和各式花灯映着夜宴的情景。

孙温《红楼梦图》局部

孙温《红楼梦图》局部,岁寒三友和玉堂富贵

传王渊《丰登报喜图》(实是清人作品),也是清代元宵插花。画一只插着梅花、南天竹果的镂空转心套瓶,梅枝上挂红蝙蝠、磬装饰的灯笼寓意丰登,旁有栏杆式都承盘,上置鼎式香炉、香瓶,爆竹,以及莲花、玉兰式花插,插满玉兰。还有满盛佛手、香橼、苹果、百合茎的供果盘。又置芝麻秸秆和柏树叶,双柿,灵芝,以求多福多子多寿、太平有象,岁岁平安、百事如意。

传王渊《丰登报喜图》

天津杨柳青年画有《五谷丰登图》,画两对可爱的童男童女。梳丫髻、披云肩的女童,手提宫灯,寓意丰登。右边童子瓶插牡丹花,寓意富贵;左边童子瓶插荷花,代表和美。瓶花中升起祥云,标明五谷丰登的画题。

杨柳青年画《五谷丰登图》

各地元宵赏花特色不同。如广东吴川、揭阳等地,保持走桥习俗,在桥头建起彩门,挂满彩灯,摆花树盆景以及各种工艺品,游人走过桥梁,边赏灯边摘些花朵带回家,象征带回康健、高寿、儿女。海南省海口市过去有元宵换香的习俗,人们互赠香烛表达祝福,近年改为互换鲜花,都祥和热烈,令节日更添欢喜。

读完点一下“在看”

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

编辑:李欣设计:齐齐广告ADVERTISEMENT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