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殖整形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
TUhjnbcbe - 2024/3/31 9:18:00
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 http://www.txbyjgh.com/m/

「本文来源:大众日报」

为“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”,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,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定于年10月31日,在院学术报告楼礼堂组织召开“山东省农科院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”,将遴选全院及部分地市分院成熟度高、有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公开拍卖。
  近年来,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坚持“推倒四面墙,迎来八面风”,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,出台《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形成“1+7”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政策。通过摸清“需求侧”底数,提升“供给侧”质量,构建服务支撑、人才支撑、平台支撑、品牌支撑四大支柱体系。当前,聚焦贯彻落实该院“十四五”规划“五五五”战略中的“转化富院”战略,努力实现年“成果转化走在全国最前列”目标,为全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农科力量。
  截至目前,本届拍卖会经过专家报名、单位推荐、综合筛选,已初步遴选出全院19家研究单位和3家地市分院的60项成果,涵盖作物、蔬菜、果树、畜牧、农机、农药等各领域。其中,作物品种35项,果蔬品种6项,新兽药1项,新产品1项,新装备3项,专利和技术14项。现向社会公开发布,征集意向竞买企业。
  小麦新品种
  1.中强筋小麦新品种——济麦55,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宋健民选育。具有高产、稳产、抗病、抗寒、抗旱等特性。年获植物新品种权,年通过国审。
  2.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——济麦,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刘爱峰选育。具有产量高、节水,抗寒、抗旱性强,适应性广等特性。各项指标超过高筋小麦国家标准。适合制作高品质面包、馒头和面条。年通过国审。
  3.菏麦23,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高级农艺师刘凤洲选育。具有抗倒伏、高产、耐旱、抗条锈病等特征。年通过国审。
  4.菏麦28,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郭凤芝选育。具有高产、大穗、抗寒性好等特性。年通过省审。玉米新品种
  5.夏玉米新品种——鲁单,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丁照华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1公斤。中抗小斑病、弯孢叶斑病、穗腐病等。
  6.夏玉米新品种——鲁单,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孟昭东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20公斤。抗小斑病、弯孢叶斑病、瘤黑粉病等。
  7.青贮玉米新品种——鲁单,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徐立华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干重.2公斤。具有早熟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、抗病性好等特性。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。
  8.鲁宁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曾苏明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7公斤。抗瘤黑粉病、南方锈病等。年通过省审。
  9.鲜食糯玉米新品种——济糯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宋春林选育。全生育周期86天,平均亩产.8公斤。具有果穗大,均匀,抗倒伏能力强,抗瘤黑粉病、矮花叶病等特性。年通过省审。水稻新品种
  10.中熟糯水稻新品种——圣糯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李广贤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1公斤。具有抗性好、适应性强等特性。可作食品和酿酒原料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1.香稻新品种——圣香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徐建第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8公斤。具有抗性突出、米质优良、香味浓等特性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2.中早熟粳稻新品种——圣稻28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陈峰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5公斤。年通过省审,年通过京津唐组国家审定。
  13.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——圣稻20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姜明松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0公斤。具有抗稻瘟病、品质突出、抗倒伏等特性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4.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——圣稻26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徐建第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0公斤。抗稻瘟病。年通过省审,年通过国家初审。
  15.粳型中熟香稻新品种——圣香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王海凤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8公斤。具有香味浓郁、肥水利用率高、产量高、抗病性好等特性。可作稻渔共养品种使用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6.香糯有色水稻新品种——紫香糯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研究员张士永选育。属粳型中熟品种,生育期天,黑色,花青素含量高、香味浓郁、易蒸煮、口感好,具有产量高、抗稻瘟病等特性。可作为特种米或酿酒原料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7.粳型中熟水稻新品种——圣稻LG03,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助理研究员郭涛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5公斤。肥水利用率高。具有食味品质优良、早生快发、耐密植等特性。可作稻渔共养品种使用。年通过省审。棉花新品种
  18.优质中熟棉花新品种——鲁棉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张军选育。生育期天,籽棉、霜前籽棉、皮棉、霜前皮棉平均亩产.7公斤、.6公斤、.4公斤和.9公斤。具有高产、稳产、优质、多抗等特性。特别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直播、移栽或套种。年通过省审。
  19.鲁棉1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赵军胜选育。生育期.5天,籽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.2公斤、.8公斤和.2公斤。具有稳产、丰产、适应性强等特性。年获植物新品种权,年分别通过山东省轻简化组审定和河南省常规组审定。
  20.抗虫短季棉花新品种——鲁棉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董合忠选育。生育期天,籽棉、霜前籽棉、皮棉、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.8公斤、.4公斤、79.3公斤和76.0公斤。早熟性好,高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,高抗棉铃虫。特别适合大蒜或麦后机械直播。年通过省审。
  21.早熟高产稳产抗虫短季棉花新品种——鲁棉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邓永胜选育。生育期天,籽棉和皮棉亩产.6公斤和89.1公斤。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,纤维品质优良。适宜套播或与大蒜、饲草等作物接茬直播。年通过省审。
  22.高产优质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——鲁棉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刘任重选育。生育期天,籽棉、皮棉、霜前皮棉平均亩产.2公斤、.4公斤和.1公斤。新疆引种试验丰产潜力大。年通过省审。花生新品种
  23.大花生新品种——花育36号,由省农科院花生所研究员陈静选育。生育期天,荚果平均亩产.42公斤,籽仁平均亩产.27公斤。平均含油量51.14%,粗蛋白含量26.08%。具有高产、抗逆、广适等特性。抗叶斑病、网斑病,耐盐碱。年通过国家鉴定,年获植物新品种权,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。
  24.中早熟大花生新品种——花育60号,由省农科院花生所潘丽娟选育。生育期天,荚果平均亩产.97公斤,籽仁平均亩产.37公斤。粗脂肪含量53.78%,粗蛋白含量23.61%,油酸含量45.3%,亚油酸含量32.1%。具有抗旱、耐涝、抗病、抗倒伏等特性。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,年获植物新品种权。
  25.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——花育,由省农科院花生所研究员王传堂选育。荚果平均亩产.17公斤、籽仁平均亩产.11公斤。油酸含量81.5%,亚油酸含量3.1%。年通过安徽省鉴定,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。
  26.油食兼用小花生新品种——花育6,由省农科院花生所副研究员李春娟选育。属于珍珠豆型的中早熟小花生。荚果平均亩产.9公斤,籽仁平均亩产.3公斤。高油、高蛋白,籽仁含油量53.53%,蛋白质含量28.11%。具有抗旱、耐涝、耐盐碱、抗病等特性。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。大豆新品种
  27.高油大豆新品种——齐黄35,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徐冉选育。夏播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24公斤。大粒型,产量潜力大,蛋白质含量38.9%,脂肪含量22.0%。抗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,抗倒伏,落叶性好,不裂荚,中度耐盐。具有高油、高产、高抗等特性。年通过省审,年通过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,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。
  28.菏豆32号,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研究员王秋玲选育。生育期天,平均亩产.0公斤。蛋白质含量41.0%,脂肪含量21.9%。抗花叶病3号、7号株系。年通过省审,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。
  29.山宁23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高级农艺师赵云选育。生育期95.5天,平均亩产.3公斤。粗蛋白含量44.81%,粗脂肪含量21.14%。具有早熟、抗倒伏、籽粒商品性好、适应范围广等特性。年通过国审。
  30.山宁30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高级农艺师周延争选育。生育期.3天,平均亩产.6公斤。粗蛋白含量44.46%,粗脂肪含量17.27%。具有抗病、抗倒伏、丰产性好、熟期适中、籽粒商品性好等特性。年通过国审。甘薯新品种
  31.食用型紫薯新品种——齐宁18号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研究员黄成星选育。春薯鲜薯亩产—公斤,夏薯鲜薯亩产—公斤。薯块中富含花青素、膳食纤维、黄酮等成分。抗茎线虫病、蔓割病。在食用、天然色素提取、休闲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。年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。年被评为国家联合攻关第二届“食味十佳”甘薯品种。
  32.食用型紫薯新品种——齐宁20号,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正高级农艺师段成鼎选育。鲜薯平均亩产4.45公斤。抗黑斑病、茎线虫病。口感好,食味优,适合蒸煮和烤食。年在第三届中原甘薯大会上荣获“好吃甘薯评比”一等奖。年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。其他作物新品种
  33.夏谷新品种——济谷21,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杨延兵选育。平均亩产.3公斤。黄谷黄米,口味好。具有优质、稳产、高抗等特性。在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获评“一级优质米”。年获植物新品种权。
  34.牧草新品种——东饲豆1号,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研究员毕云霞选育。具有高产、叶量大、耐盐碱、蛋白质含量高、分枝结荚多、抗逆、适应性广等特点。青饲时鲜嫩多汁,制作干草时草质柔软,叶片不易脱落,适口性好。春播、夏播均可。可单播,也可与苏丹草等间作或混播。年通过省审。
  35.高蛋白芝麻新品种——鲁芝1号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宫慧慧选育。平均亩产.4公斤,蛋白质含量24.5%,含油量52.7%。具有生育期短、抗病性强、较耐盐碱等特性。适合做酱、芝麻盐、婴幼儿辅食和中老年保健品等。特别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春播或夏播。果蔬新品种
  36.特色大白菜新品种——天正桔红62,由省农科院蔬菜所张一卉选育。生长期约62天,鲜食口感品质极佳,营养价值高,β-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大白菜的11.15倍。单球重1.0~1.5公斤,亩产约公斤,经济效益高。年获农作物新品种登记。
  37.中小型西瓜新品种——金星,由省农科院蔬菜所副研究员王崇启选育。黄瓤,易坐瓜,产量高,风味佳。单瓜重3~4公斤,平均亩产量公斤。抗枯萎病。制种母本籽粒大,种子产量高。适合日光温室及拱圆大棚栽培。年获得农作物新品种登记。
  38.鲜食葡萄新品种——锦红,由省农科院果树所李秀杰选育。品质优、口感好。具有极早熟、穗形紧凑、着色均匀、丰产稳产、适应性强、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。年通过省审。
  39.桑树新品种——茂桑,由省农科院蚕业所研究员陈传杰选育。具有适宜硬枝扦插、育苗效率高、产叶量高、抗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强、抗寒性强等特性。单位桑园面积综合收益提高20%以上。年通过省审。
  40.甜酸枣新品种——东选1号,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徐化凌选育。具有适应性强,耐盐碱、耐旱、耐瘠薄,生长速度快等特点。平均单果重5.76克,完熟后呈深玫瑰红色,皮薄质脆、肉厚核小、可食率高,兼具冬枣的甜和酸枣的酸,口感酸甜适中。年通过省审。
  41.花卉新品种——东选小叶野决明1号,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研究员邵秋玲选育。高50—90cm,株型紧凑、直立、花序整齐一致,花量大、花色鲜黄艳丽,早春开花早,花期长,片植、孤植均可,耐轻中度盐碱。年通过省审。新兽药
  42.减抗替抗条件下新型多靶点动物专用抗炎药Hz-1新兽药,由省农科院家禽所衣云鹏研制。该新兽药可代替抗生素,有效降低细菌性肠炎发生率,并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,不易产生耐药性,将凭其特殊的治疗途径和高效的抗感染作用占据行业领先地位。新产品
  43.黑茶天然提取物祛脂减肥系列产品,由省农科院农产品所研究员彭立增研发。利用低温逆流连续提取工艺获得黑茶中儿茶素类、生物碱类、茶黄素等天然活性成分,与大豆糖肽、益生菌、酶制剂等复方开发出的系列祛脂减肥产品。可用于青少年及成年肥胖群体的体脂干预与体重控制,利于“三高”人群的调理与改善。低温逆流连续提取工艺及产品复配专利申请已受理。新装备
  44.一种连续式红茶发酵机,由省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宋鲁彬研发。该红茶发酵设备由独立子发酵室组合而成,保证了发酵均匀性、连续性,提高了红茶发酵的效率,降低了人工进出料的劳动强度,节本增效明显。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
  45.伺服电机驱动的可调速变量小麦排种排肥器,由农机院高级工程师史嵩研发。该核心部件通过合理布设驱动机构,采用柔性排肥排种技术,显著提高稻麦播种作业精度、效率及智能化水平。可降低播种人工费用30%。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
  46.果树整形修剪机,由农机院刘学峰研发。该设备采用独立液压系统,性能稳定适应性强,能满足多种树形修剪需求。可为果园节省用工成本30%,提高效率40%,应用前景广阔,生产成本科学合理,利润可观。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专利和技术
  47.一种桔梗饮料的技术工艺,由省农科院经作所副研究员韩金龙研发。充分利用桔梗加工过程的副产物,生产不同款式的饮料和片剂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尤其适宜在药食同源、食品开发或食品加工中使用。
  48.种养加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有机类肥料新产品研发技术,由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张玉凤研发。采用高温好氧快速发酵技术、微生物或酶解技术处理种养加废弃物,形成可用于有机无机肥、土壤调理剂、有机水溶肥的原料研制。本技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5—10个百分点,氮肥投入量降低10%—20%,作物产量提高10%以上。该技术涉及2项专利,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49.作物专用型生物可降解缓释肥料规模化生产技术,由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林海涛研发。该技术环境适用性强、稳产效果好,可生产常规型和功能型缓释肥料。适用于多种作物,成本低(同类的1/2—3/4)、投资少,产能大(单机6—10t/h),可连续生产,产品环境友好。该技术涉及3项专利,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0.一种含有氟氯吡啶酯和敌草快的除草剂组合物,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美研发。适用于非耕地。该产品优点在于杂草死亡速度快,拒绝复发。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,能彻底杀死小飞蓬、葎草等大植株杂草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1.一种含有氟氯吡啶酯和烟嘧磺隆的除草剂组合物,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高兴祥研发。烟嘧磺隆与氟氯吡啶酯组合优势互补,扩大了应用范围,对玉米田几乎全部杂草,包括禾本科杂草、阔叶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作用。组合增效明显,降低了除草剂用量,延缓杂草抗性产生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2.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-MS/MS快速测定板栗中14种毒素的方法,由省农科院质标所梁京芸研发。该方法能快速、简便、准确检测板栗等坚果类农产品中残留的真菌毒素,耗时短、灵敏度高,节省成本80%以上,提高效率60%以上,为企业开展坚果类农产品毒素风险分级、预警及防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3.一种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种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,由省农科院种质资源所唐朝辉研发。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种衣菌剂可缓解花生连作障碍,出苗率提高20%以上,产量提高15%以上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4.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育种芯片,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黄金明研发。可用于肉牛、奶牛90余种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的检测;可标注遗传物质(冻精、胚胎、牛),作为种质引进的凭证;可为优秀种质选育、遗传评估、牛群选种选配、群体遗传改良、遗传资源保护等提供精准指导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5.一种基于系谱信息简化选育高生产性能A2A2纯合基因型奶牛的育种方法,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李建斌研发。是一种简化的选育高产A2型奶牛的方法,利用日常生产数据快速、简便、准确地筛查出牛群中A2A2纯合型个体,并作为母本进行扩繁,生产高价值的A2鲜奶。已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6.HPPA生物法新工艺,由农药院高级工程师张新刚研发。该工艺以生物体球孢白僵菌为“细胞工厂”,以PPA为底物合成HPPA。具有绿色高效,原料低廉等优点。生产每吨HPPA比常规方法节约成本4万元。
  57.一种桑椹果酒的制备方法,由省农科院蚕业所范作卿研发。该方法创新采用高温钝化桑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手段,保护了桑椹花色苷及营养物质在酿制过程中的稳定性,切断了褐变途径,长久贮存不出现黑色素浑浊沉淀,制得的桑椹酒具有独特桑椹酒香,口感柔和,酒体澄清有光泽、感官效果好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8.一种保健桑叶茶的制备方法,由省农科院蚕业所范作卿研发。该方法可以促进桑叶中的DNJ类似物及DNJ糖苷转化为DNJ,保留桑芽中的DNJ、黄酮、多糖、多酚等活性成分。加工成的桑芽茶,汤色黄亮、茶香浓郁。功效适合亚健康、“三高”、中老年人群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59.防治果树、林木枝干病害为主的农药组合物,由省农科院果树所范昆研发。该发明充分利用发挥不同杀菌剂的协同增效作用,提高药剂渗透性,延长持效期,提高对果树、林木枝干病害的治疗效果,并防止复发,田间防效达80%以上,减少田间农药用量达60%以上。该技术涉及3项发明专利,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60.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方法,由省农科院果树所武海斌研发。该技术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韭蛆,防治效果80%以上,减少田间农药用量60%以上,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,提高了韭菜的食用品质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  
  
  
  (周起先张晓琳孙杨)                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